人間福報
2009/2/13

作者: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

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邵廣昭表示,看不到珊瑚礁魚在海裡悠遊其中,顯示出台灣海域出現嚴重的過度捕撈現象,讓原本該與珊瑚礁共存共榮的珊瑚魚成 了滿足人類口腹之欲的桌上佳餚,不但破壞珊瑚礁生態,也導致海洋生物鏈失衡。他語重心長地表示,這也凸顯出台灣長年來只有「海鮮文化」,而沒有「海洋保育 文化」,難怪海洋生態一直好不起來。

國內珊瑚礁魚的捕撈情況究竟有多嚴重?邵廣昭表示,根據統計,台灣每年被吃進肚的珊瑚礁魚類,平均至少達二、三十萬公斤以上,如果再不好好保護,年復一年下來,難保珊瑚礁魚不會有一天被人類「吃光光」!連帶也會導致珊瑚礁的滅絕。

他 強調,要確保珊瑚礁與珊瑚礁魚的生態能回復以往面貌,根本之道就是進行「棲地保護」,確保該棲地中所有物種的生存權及周遭生態環境的完好。政府當局不只要 立法禁捕、禁食、禁售所有珊瑚礁魚類,民眾也應具有環保自覺,不吃市面販售的珊瑚礁魚,才能為海洋生態的維護助上一臂之力。

不只如此,海洋保護區的設立與管理也是正本清源之道。邵廣昭表示,台灣不是沒有設立海洋保育區,但長年來因為管理單位多頭馬車、保護區範疇與邊界標示不明、缺乏嚴格監測與管理,而導致保護區形同虛設,讓「海洋保護區」淪為名不副實的「紙上公園」,相當可惜。

邵廣昭表示,海洋生態的汙染防治或許馬上就能立竿見影,但海洋生態的復育卻是長路迢迢。全球海域中只有0.3%的海域面積具有珊瑚礁分布其中,台灣何其有幸能擁有美麗的珊瑚礁生態,身處台灣的我們更應懂得珍惜「大自然賜予的禮物」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俊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