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...十歲因病在醫院度過一個冬天,從此有一年不必做早操,一個人坐在教室裡趴在桌上,偶爾抬起頭來瞄瞄操場上做體操的同學,那時多少鱒魚從我年幼的感情之流游過!」

最近在練習舒伯特的"即興曲"
正好 今天從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
看到一篇關於舒伯特的文章
這並不是一篇音樂評論
而只是作者對於舒伯特的一些感覺 和關於舒伯特的回憶
我喜歡這樣將人物寫進自己人生故事的文章
和大家一起分享

--
94/04/29 中國時報-三少四壯集-陳玉慧
連舒伯特也有無聲的時候

連舒伯特也有無聲的時候,不知道是哪個詩人寫的句子,也不知道是否記錯,多年來一直沒忘記。因為我熱愛(平常已很少提及這種字眼)舒伯特的作曲,我一直在聽舒伯特,且想及他時會熱淚盈眶。

    舒伯特為沉默書寫,他半數的作品躺在結凍的萊茵河上等著夏天的來臨,喬治.艾莉特這麼說,他是有史以來最具詩情的作曲家,李斯特這麼說,而貝多芬,舒伯特一生最崇拜的人,而貝多芬說,是啊,真的,舒伯特具有天才的火焰,他將對世界發出無比的聲響。

    舒伯特對世界發出驚人的聲響,他留下六百零五首動人的抒情歌曲及許多協奏或變奏及交響曲。他十一歲便開始作曲,一生為作曲而活,因為窮困而像波希米亞那樣地活,只活了三十一年。作曲時不必動腦,讀完詩便可下筆,他譜了歌德、席勒及許多不知名作家的詩作,為威廉.穆勒所譜之曲使他的抒情歌曲創作達到顛峰。

    開始聽舒伯特是小學一年級在台北郊區中和,那是改編「鱒魚」鋼琴五重奏的體操時間,那旋律陪伴我生病的童年,十歲因病在醫院度過一個冬天,從此有一年不必做早操,一個人坐在教室裡趴在桌上,偶爾抬起頭來瞄瞄操場上做體操的同學,那時多少鱒魚從我年幼的感情之流游過!

    後來我才知道像「菩提樹」這樣的曲子也是舒伯特寫的,大學時聽「未完成交響曲」,從此舒伯特永遠跟我活在一起,雖然有很多年又以聽莫札特居多,但我忘不了舒伯特。

    在巴黎求學的歲月,開始聽費雪.狄斯考唱的「冬之旅」,然後我找到早年侯特演唱的錄音,費雪.狄斯考真是迷人,二十七歲那年我愛上一位音質超佳的德國男人,他那時是業餘的男中音,他也唱冬之旅,我或者是因為舒伯特才愛上他吧,我度過許多迷戀或失戀日子,就像在冬之旅裡聽到的懺悔及苦難,那是我人生的冬之旅啊,一個人走上命定的路上,然後,有一天,遇到另一個男人,才結束那樣的旅程。

    舒伯特在維也納出生,從小和父兄學鋼琴和小提琴,九歲時演奏能力便遠遠超越他們,被送去國家音樂學院就讀,學校的校長便是嫉妒莫札特(謠傳他毒死莫札特)的薩里耶利,薩氏很快發現少年舒伯特的才華,認為這孩子不必等人指導,似乎上帝已教會了他。

    舒伯特一生作曲,但從來沒賺過錢,十八歲認識一個有錢人家的法律學生蕭伯,對方欣賞他的才華,遊說舒伯特放棄教音樂的工作,搬去與他同住,隨後舒伯特認識了歌唱家佛格,他們聚在一起叫舒伯特幫,舒伯特彈琴而佛格演唱,這些年算是舒伯特得意的日子,再過二年,他成為匈牙利貴族女兒的音樂教師,他愛上其中一個貌美女兒,為她作了許多適合雙人演奏的鋼琴曲。

    這段愛情只能是單戀,他身材五短,其貌不揚,生性害羞,好像從來沒有人愛過他,但舒伯特卻對他的女學生忠心耿耿,但可能與貴族家的女僕有染,而染上梅毒,他回到維也納,與佛格開始巡迴演唱,這便是他人生最快樂的時光,而同時梅毒發作,舒伯特致信給友人:和平已遠離了我……再也不可能安靜地活下去……每個晚上睡前,我都希望第二天再也不要醒來……他繼續譜曲,他知道那是他唯一還活著的意義。

    一些時候,思及他人生最後的日子,我便淚流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俊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