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看到一則關於台中市公車的新聞,大意是說,台中市推動公車普及化己見成效,搭車的人數多了,而發車班次也逐漸增加。胡市長也說,搭公車上學是學生的權利,藉由逐漸發達的公車系統,可讓台中的學子享受搭公車上學的便利。

自己也在台中念了6年的書,看到台中的公車愈來愈普及,讓我這個從小視搭公車為理所當然的台北小孩,有很深的感受。

剛去台中念書,那時9年前的事了,對於台中市公車的印像就是"台中有公車嗎?" 其實是有的,只是我們幾乎都不會想要去搭乘,因為車體不但破舊,而且脫班非常嚴重。(什麼,從來就沒有所謂"脫班"的問題嗎? 喔,原來是班次根本就不密集嘛...) 

不過,雖然大部分(98%)的人絕少搭公車,但某些公車的名氣還是非常的大。

比如說135路公車。

 全中興大學的人一定都知道135路,因為學校門口就有它的站牌,但大部份的人都一定沒看過,因為它很少出現。剛進大學念書的時候,曾跟朋友搭過135路公車想去台中市某地方逛逛(逄甲嗎?其實我忘了...),到底等了多久我也不記得,只是我記得,我發誓再也不搭135路公車了。 後來我都跟朋友開玩笑,它之所以會叫「135路」,就是因為你「1」等,不是等上「3」十分鐘,就是等上「5」十分鐘....

念了四年的大學,覺得台中市的公車就是這個樣子了(什麼樣子?就是沒救的樣子!!) 車體不但破舊,而且脫班非常嚴重。(剛才好像說過了噢?) 反正同學之間都有機車,去哪都很方便。但畢業二年後,回來念研究所,發現台中市多了"高潛力公車"(High Bus)。這是胡自強上任後搞出的新玩意。不但引近新的車體,而且車身都漆上了亮麗的鮮綠色,這樣的公車在路上跑,很難不注意到它。而且車內還和台北市公車一樣,在前後都裝置了液晶螢幕,可以展示一些台中市的資訊和政令宣導廣告。印像最深刻的就是胡自強宣導自家"高潛力公車"的廣告,廣告一開始就是一堆人在那裡喊著「high bus! high bus!」,喊累了之後,胡自強從畫面左方走出來,跟大家講了一些推銷高潛力公車的話之後,喊了一聲「高潛力公車,YA!」,畫面中的其他人也一起喊,還跳起來YA......當然,胡自強可能太老了,所以沒跟著跳,不過可以感覺到他推動市公車的用心。

我一直覺得,便捷的大眾交通系統,是一個「友善的城市」應具備的最基本要件,而且是比任何其他構成「城市」的要素來得迫切且需要。我很喜歡生活在台北市,除了它是首善之都以外,發達的公車及捷運系統也給了很多的方便,讓我在台北即使沒有自己的交通工具,也能四處走走。台中市雖然晚了很多年,才對公車系統有了新的改變,但至少這是邁向友善城市的第一步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俊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